News
全球通胀水平或将继续上升
全球超宽松财政货币财务出纳软件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后续效应逐渐显现,预计第二季度全球通胀水平或将继续上升。2021年在全球积极财政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总需求快速回升。与此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能力下降,能源、粮食、工业金属、芯片、劳动力、物流等领域遭遇供应链瓶颈,供需缺口持续扩大,抬高了物价水平。2021年,海运货代物流软件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CPI增速分别约为3.1%和5.7%,较2020年上升2.4和0.6个百分点。2022年第一季空运货代物流软件度能源、粮食和工业金属价格上升。国际能源署预计,自2022年4月起,国际原油市场每天大约有200万桶的供应缺口。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小麦、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也大幅上升。能源和粮食在“通胀篮子”中占有较大权重,第二季度随着市场情绪逐渐回归理性,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有望企稳,对通胀的直接拉动效应或将减弱,但未来PPI价格上升将逐渐传导至下游生产和终端消费领域,将间接带动通胀水平继续上升。
全球经济增速或将有所回升
由于第一季度基数较低,预计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速或将有所回升。原油和工业金属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其价格上升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和居民消费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是从生产、消费、贸易还是流动性方面看,全球经济增长可能面临制约。
工业生产方面,随着能源价格上升,能源支出增加会推高企业生产成本,挤压资本品和其他无形资产投资,此外,PPI上升也会导致工业品产销能力下降。在过去三次石油危机期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工业产值和GDP均明显下降。以美国为例,在1973年至1975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工业总产值从1973年11月的1.43万亿美元降到1975年2月的1.25万亿美元,降幅达12.2%,GDP增速也从1973年的5.6%降到1974年的-0.5%和1975年的-0.2%。在1979年至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月度工业总产值最多时一度下跌8.7%,GDP增速从1978年的5.5%降至1980年的-0.3%。在1990年至1992年的第三次石油危机期间,虽然美国工业总产值受到的负面冲击减弱,但消费大幅下滑,经济在1991年陷入衰退。
本轮原油价格上升同样对全球工业生产造成较大的冲击,2022年的前两个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月度均值为53.4,较2021年第四季度月度均值下降2.9个点。进一步观察全球前十大工业国(约占全球工业增加值的72%),与上年同期相比,亚太地区大部分经济体工业生产指数上升,日本与欧盟各国工业生产较为疲弱,第二季度可能有更多经济体工业产值回落。
消费方面,第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和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全球居民消费增速降低,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减弱。2022年2月,美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环比增长0.3%,较1月的4.9%大幅回落。2022年1月,欧元区零售销售指数同比增长7.8%,但环比增速仅为0.2%。从过去经验看,在消费者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短期内高通胀和物价上升会使消费者的支出增加,但如果通胀持续,中长期会放大不确定性,影响消费者信心,需求和消费支出会逐渐回落。因此,预计第二季度欧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开后,可能短期内对消费带来一定的提振作用,但下半年随着全球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收紧,借贷成本上升,消费增速或将降低。
国际贸易方面,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强劲反弹,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复,部分国家针对进口货物的防疫措施趋严,全球航运贸易中的港口堵塞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仍然存在,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势头逐渐放缓。2022年1月,全球20个主要经济体加总的进口和出口金额均较上月下降,降幅分别为2.3%和6.1%。世界贸易组织2月公布的《货物贸易晴雨表》显示,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为98.7,低于基准点和上一期数值。第二季度,预计全球在物流和航运等领域的供应链危机有所缓解,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会使大宗商品贸易金额增加,国际贸易中的价格因素将发挥更多作用,预计二季度全球贸易增速或将较一季度有所上升。
流动性方面,国际金融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债务总额首次突破300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全球债务规模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均处于历史高点,随着全球流动性的变化,企业债务违约和破产重组风险加大,可能给经济增长蒙上阴影。此外,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和金融市场波动也会加大相关领域的流动性风险。
总体来看,考虑到全球经济正面临愈加严重的能源供给短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及全球通胀形势严峻等因素,第二季度全球经济复苏更多的是由于一季度的低基数效应和疫情防控措施放开的短期消费刺激效应带动。随着时间的推进,相关利好或将逐渐消退,全球工业生产、消费、贸易、流动性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将逐渐凸显,经济下行风险可能上升。